-
“云招聘”如何助力大学生就业
受疫情影响,今年春招主要在线上进行,给毕业生和高校都带来一定挑战。早在2月底,教育部就推出了“24365”网络招聘服务平台,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各高校积极应对,采取诸多措施搭建“云招聘”平台,开展“云就业”辅导,进行“云手续”办理等,努力帮助毕业生顺利毕业、尽早就业。 疫情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哪些变化和挑战?高校和学生如何适应“云就业”?面对这种短期突发困难,未来的长效机制如何建立?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 疫情之下,传统招聘模式受到挑战 “东北大学对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行了调研,发现过去一些用人单位今年减少了一定招聘数量,这给学校就业工作带来了一定压力。”全国政协委员、东北大学校长赵继说。 “受疫情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和满意度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说,有的毕业生原本准备签约的单位因疫情延迟签约……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原副校长王训练看来,高校要改变以往等待用人单位入校的工作模式,主动“走出去”,加强与用人单位合作,拓宽就业渠道。同时要加强资源的分类、筛选与整合,实现高效精准指导。毕业生方面,则要主动适应用人单位招聘模式的转变,从以往等待用人单位入校、参加线下招聘会,转变为积极参与线上各类招聘活动并结合自身需求,对各类资源进行有效取舍。 “就业的根在经济,疫情过去后经济会复苏,就业率会上升,让我充满信心的是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出和快速推进。”赵继说,新基建囊括了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和产业衍生领域,就像是修建了一条“高速路”,肯定会有大量的创新型企业和新商业模式诞生,他对新基建将要带来的新领域、新产业、新业态、新岗位充满信心和期待。 疫情过后,“云就业”或成新常态 疫情之下,就业市场“云”招聘平台、就业指导“云”服务平台、手续办理“云”管理平台、就业反馈“云”数据平台等成为各个高校建设的重点。在不少代表委员看来,“云就业”是未来的趋势。 “传统的就业招聘方式人力物力成本高、招聘信息覆盖面小、招聘方式单一、受时间和空间等限制较多,‘云就业’可以很好地破解这些问题,并成为未来就业的主渠道。”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大学校长张荣说,厦门大学充分认识到这种趋势和变化,在就业工作中加强“云端”顶层设计,落实“云课”帮扶指导,拓展“云上”求职渠道,为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架设“云梯”。 “这次出现的‘云就业’和全面铺开的线上教学一样,都是疫情倒逼和工作应急的产物,但都抓住了信息化发展的时代机遇,充分发挥了信息化对教学、就业工作的促进作用,也必然对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产生积极影响。”全国人大代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说,疫情终将过去,但“云就业”必然会保留下来,除了总结经验和查找不足,更重要的是把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好做法和好模式巩固下来,成为统筹推进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这为高校全面改革提升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管理服务机制、流程和模式提供了契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期在远离经济发达地区办学,信息相对闭塞一直是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之一,更是影响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个痛点。 “对我们这样的西部高校,积极推进‘云就业’,绝不能满足于把它仅仅作为应急之举,解决当前疫情影响下的就业工作,而是要作为新时代高校就业工作的常态化战略措施持续推进和不断提升。”吴普特说,近年来,学校在“双一流”建设中明确提出并全力实施信息化战略,“云就业”就是从就业领域推进信息化战略落地的切入点,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强化“云就业”平台服务功能,提高“云就业”的精准度、拓展“云就业”的覆盖面,力争取得更大成效。 就业工作必须深度融入育人全过程 “从深层次看,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要促进学生积极适应和掌握包括‘云就业’在内的各种‘云端模式’,增强学生借助‘云端’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他们利用信息、驾驭信息、创造信息的能力。”张荣说。 在吴普特看来,更深层次上,要认识到就业工作必须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学业、毕业、就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这“三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不仅要把毕业生输送到合适的岗位上,更要重视从就业上研究和剖析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短板和深层问题,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王焰新认为,高校必须主动适应就业创业新格局,帮助学生成功就业、满意就业,一方面要持续推动双创带动就业,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校企协同育人,把学生的就业择业、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入社会大系统,实现供求匹配同频共振。此外,还要进一步深化招生—培养—就业联动,不断提升就业工作对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反馈作用。 赵继认为,疫情倒逼下,大学的学科设置、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改革和知识体系创新势在必行,高等教育必须改革培养方式,启迪学生智慧,训练学生思维,以价值塑造和能力提升为着力点,打牢学生的知识基础,提升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本领,培养未来引领新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创新人才。(记者 董鲁皖龙 李萍 唐琪)
0000-00-00 00:00中国教育报 -
为战“疫”贡献青春力量
“感谢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医疗队员的关怀,大家一定认真学习领悟回信精神,在前线发挥‘90后’的全部能量,打好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3月16日上午11时,现场聆听中央指导组综合组组长侯万军宣读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给总书记写信的主笔人之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援鄂医疗队第4临时党支部书记王奔难掩激动。“这次疫情,无数‘90后’‘00后’年轻人奋战在前线。写这封信的最初用意,就是想向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向全国人民汇报前线‘90后’的工作和青春风采,传达出属于新时代‘90后’自己的声音。” 3月10日,在疫情防控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武汉一线,充分肯定了医务人员在此次疫情中作出的重大贡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两名“90后”临时党支部书记王奔和吴超深受鼓舞,次日,他们代表北京大学3家附属医院援鄂医疗队34名“90后”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表达了“90后”一线人员不怕苦、不怕牺牲的坚定信心,承诺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健康放在第一位,以坚定的信念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90后”的青春力量。 自2月7日驰援武汉以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援鄂医疗队第2临时党支部书记、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吴超一直被周围的队友感动着,并见证着在这场抗“疫”战争中,“90后”党员们是怎样以舍生忘死的行动,践行着入党的初心与誓言。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际遇,已近而立之年,这次抗击疫情是给我们的最好成人礼,我们即将‘立’起的不仅是信心和能力,还有更多的家国情怀和历史担当。”吴超感慨道,不管是取得这次抗“疫”胜利,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青年一代一定是闯关夺隘、攻城拔寨的先锋力量,也必将肩负重任。 在抗“疫”一线,从严格管理病房到完善工作制度,从为危重病人进行俯卧位通气到延续“三米阳光”护理文化理念,从后勤物资分发到临床小创新,“90后”青年党员、团员时刻都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儿科护士李嘉茵,在援鄂期间入党。今年刚满30岁的她,听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备受鼓舞。“这段援鄂经历让我更好地学会担当,学会理解与包容,也让我更好地成长,必将成为今后工作生活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李嘉茵说。 “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内心感到非常温暖和感动。我们一定不辜负总书记的期望,坚决打赢武汉保卫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消化内科医生董锦沛说。 北京大学高度重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奔赴前线的427名白衣战士中有171名党员,其中“90后”党员34名,3家附属医院在前线一共成立了11个临时党支部,在战“疫”前线构建起凝聚全体医疗队员的坚强堡垒。在与新冠肺炎疫情殊死搏斗的战场上,121名医疗队员向党组织郑重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共有28名医护人员在战“疫”前线光荣入党。
0000-00-00 00:00中国教育报 -
山西:给学生提供健康安心的学习环境
“没想到这样上课注意力集中,效率还挺高,感觉很新鲜!”中午12点,刚刚结束化学、英语两门在线课程学习的太原十二中1701班学生孙钰坤告诉记者。 目前,山西省11个市和各县多级联动、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本地优质教育资源和公共服务平台、智慧云平台优势,向广大学生推送优质课程,实现各学段学科学生全覆盖,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健康安心的学习环境。 “市级兜底”,保障贫困学生课程资源 太原市教育局启动了“在家上课”行动计划,从2月1日开始,全市73所学校高三年级利用直播平台开展在线复习教学。同时,太原市教育局还组织全市中小学校除小学一至三年级外所有年级,在维持现在教学结构基本不变的基础上,围绕疫情防控、科学安排学习生活和锻炼等主题开展线上教学试播。目前,全市中小学直播上线学校725所,开播课堂1.98万个,上线人数达130万人次。 大同市教育局利用大同基础教育网资源平台与大同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为全市中小学师生备课、预习、复习等提供在线教学服务。资源平台涵盖中小学12个年级、35个全学科,300余个版本,每周更新8000条以上。 考虑到农村地区和贫困学生的网络与硬件条件,晋中、阳泉市一方面提供“市级兜底”服务,通过视听网“空中课堂”APP与广播电视教学提供基本的课程教学资源;另一方面统筹各地信息化发展情况,引导各县区引入第三方技术,多措并举做好农村学生与贫困学生在延迟开学期间的教学与课程资源服务保障。 直播教学,支持高三学生复习不间断 针对高三学生面临高考的实际情况,山西各地纷纷组织高中各科优秀教师充分利用网络直播平台、“空中课堂”全面开展对高三年级的直播教学,为高三学生在家可持续学习、高质量复习提供支持。 山西教育信息中心精心录制近10年的高考试题讲解视频,并通过公益网络教学平台呈现给全省高三学生,每天在线观看人数达8万人左右。运城市教育局依托智慧教育平台开展远程网络直播教学,从2月1日起对全市高三年级进行直播教学。全市共有41所高中、466名教师参与在线直播教学活动,在线学习学生累计近20万人次。 临汾市教育局组织45名优秀高中各科教师,采取上午直播、下午复播的方式,每天开课3节,在全市范围内开启高三年级网络课,目前已有10余万人次学生观看学习。 不仅如此,晋中、运城、长治、吕梁、朔州、晋城等地还积极组织心理咨询师为广大师生提供热线服务,有效缓解了疫情防控期间师生和家长的心理焦虑。 网课丰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壁上乾坤”“楮墨增华”“陶冶三晋”……360度全景线上展示的山西博物院让全省中小学师生足不出户,就能轻松认识文物,感受山西悠久璀璨的历史文化。这是山西省电化教育馆联合山西博物院推出的“乐享线上博物馆 健康快乐你我他”专题教育页面。轻松“在家上课”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学习积极性极大提高。 山西省教育厅要求各地各学校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科学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等,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弘扬社会美德。山西省电化教育馆向全省初高中学生推出了“古典诗词与家国情怀”“化学与生活”“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等一大批选修课程,进一步丰富了广大学生的学习资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山西省还推出174集“德育课堂”系列动画,以同龄人的视角,贴近生活的情节,多维度、形象化引导学生健康生活学习。 丰富多彩的网课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极大激发了广大师生的爱国热情。太原市新建路小学少先队员们举行了别开生面的网络开学典礼;运城市理想学校广大教职员工以“微信红包”形式捐款,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加油中国、加油武汉”,忻州市实验中学学生以诗歌、手抄报、绘画等方式表达对一线抗疫人员的敬佩,为战胜新冠肺炎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0000-00-00 00:00中国教育报 -
华中科技大学万名毕业生入职华为
华中科技大学为华为输送了四位“天才少年”,分别为去年入职的左鹏飞博士,以及本科毕业于该校、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钟钊,还有今年入职的张霁、姚婷博士。 其中,左鹏飞、张霁、姚婷博士,均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伴随着最近这些“天才少年”频频刷屏,8月6日,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光电学院党委书记夏松介绍,三位“天才少年”入职,与学校,以及老师与华为长期合作、相互支持,有很大关系。 其实,至今已有超过10000名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生曾就职华为公司。 要能创造技术解决问题 对张霁入选华为“天才少年”,他的导师、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周可教授,一点也不觉得奇怪,“没有出乎意料,跟他长期的刻苦努力分不开。” 8月6日,周可教授评价张霁,最大的特点就是主动学习能力强,“我对他印象最深的是,求知的主动和创新的热忱,他对于新的知识,有一种强烈的渴求,一旦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去解决它。张霁在这方面表现很突出。” 如何培养博士?周可教授介绍,博士生的培养,主要是对其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工程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博士生在实际工程系统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创新方法解决问题,做到工程和学术的统一。张霁等同学所在的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依托华中科技大学,与企业界有广泛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科研平台,“当然,有了好的科研平台,想要脱颖而出还要靠博士生自身的努力。” 对科技性人才培养,周可教授说,以计算机专业学生为例,在毕业时,本科生要具备模块开发能力,硕士生要具备系统开发能力,而博士生,则要在前二者基础上,具备学术创新能力。通俗地说,硕士生要能够运用已有的方法和技术,设计并开发一个系统以解决存在的问题;博士生要在硕士生能力的基础上,如果碰到已有的方法和技术不能解决的问题,能够创造一种技术解决这个问题。 学校深度对接企业需求 “学校和企业,虽然有不同的社会分工和责任,但又有着紧密联系。”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光电学院党委书记夏松说,教书育人是大学的职责,如何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最优秀的人才,一直以来是华中科技大学的使命与责任。而华为等企业肩负民族产业振兴使命,需要源源不断补充创新人才,当然企业有遴选判断的标准,学生个人的素质与知识经验的积累、所在学校及平台优势等应该都会考虑。 “三位天才少年入选,是国家、企业、学校以及个人同频共振的结果。”夏松说,“这从一个方面表明我们的培养是接地气的,深度对接企业需求。”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存储与光显示功能实验室,在存储方面的积累时间确实很长,而且也是大家公认的在存储领域研究比较深入的大型团队,所以跟BAT、华为浪潮等国内企业的合作非常深入。夏松认为,“不管是在哪个公司,只要学生具有高能力、高素质,都会很抢手。” 人才成长离不开3个方面:个人努力,学校培养,行业发展,这三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夏松说,对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而言,在人才培养方面竭尽全力。不仅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设立“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引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出国开展交流,聆听大师讲座,到企业开展实习实践;而且还有创新平台的优势:建设世界一流的科研平台,学生可以在老师指导下,依托平台,接触到最前沿的仪器设备和科研工作。 另外,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还非常注重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仰,“学校党委书记邵新宇院士和校长李元元院士,也希望毕业生有‘十年磨一剑’的坚持,以及‘敢担大任,勇攀高峰’的担当。” 追求卓越、为国争光,是国人共同的目标。夏松说,坚持立德树人,也是我们研究生教育的灵魂。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前身,是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系科技部2003年批准筹建的首批五个国家实验室之一,经过16年的建设,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武汉·中国光谷”的创新研究基地。2017年通过了科技部的验收,正式改名为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依托华中科技大学,是科技部2017年首批批准组建的6个国家研究中心之一。 “华科”与华为渊源深厚 华为从全世界招“天才少年”的这一决定,也可能与“华科”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据媒体报道,叱咤华为的华中科技大学“少年班”天才——李一男,27岁即成为华为最年轻的副总裁。1970年出生的李一男,15岁时被华中科技大学第一批少年班录取。有人认为,华为“天才少年”这个点子,可能就是来源于李一男。 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的郭平、孟晚舟等10多位校友,在华为公司担任重要职务,为华为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年来,华为在华中科技大学聘用的毕业生数量,保持在每年300人左右。据统计,有超过10000名该校毕业生曾就职于华为公司。 2019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与华为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探索面向未来的前沿科学。研究中心与华为的合作也是全方位的,除培养人才外,在科学研究方面也有很多合作。去年,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和华为共建两个联合实验室(先进光技术和存储器件),目前全国仅8家。 华科对华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华为每年校招的第一站,永远是“华科”。(记者 胡义华 通讯员 高翔 王潇潇)
0000-00-00 00:00长江日报 -
劳动教育如何才能有趣有用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枫树山中航城小学的孩子们在劳动课上体验当售货员。新华社记者 陈泽国摄 浙江省建德市梅城古镇的严州中学学生们在工艺园内学习和实践水电线路安装。新华社记者 徐昱摄 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大坝沟中学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劳动中增长农业知识,锻炼动手能力。图为劳技课老师(右)在大棚里教授学生水稻育苗知识。新华社记者 徐钦摄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江西省芦溪县南坑镇妙泉学校的孩子们脸上写满喜悦。“我们班这回被评了五星!”从2012年开始,妙泉学校在校园里开辟了一片菜地,作为种植劳动实践场所。每到收获季,学生们可以带着采摘的成果到食堂“兑换”班费。 劳动教育早已不是新话题。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明确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新把劳动教育放到了重要地位。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再次提及“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也提出大中小学要明确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劳动教育的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些学校和地区仍不同程度存在“走过场”式打卡、变相让家长“增负”、家校沟通不畅等问题。劳动教育如何才能有趣、有用?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应如何联动才能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劳动教育成为“打卡”、交照片怎么办 加强引导、注重总结 上一节劳动课、打扫一次卫生就是完成劳动教育了吗? 不然。记者注意到7月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学生“亲历实际的劳动过程”之外,还要善于观察思考,注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劳动质量和效率。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劳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感受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增强获得感、成就感、荣誉感,并鼓励学生在学习和借鉴他人丰富经验、技艺的基础上尝试新方法、探索新技术。有专家也撰文提出,参加劳动活动不等于劳动教育,真正实现教育过程要让劳动结果有教育意义,起教育作用。 “居家劳动周一至周五每天打卡一次,打卡方式为提交一两张照片,配一句文字说明……相关数据作为本学期劳动教育实践课的评分依据。”这是一位大学生在微博上吐槽的“劳动月”。据媒体报道,不少学校的劳动教育仍停留在“打卡”阶段,停留在开展一两次劳动活动上。 如何提升劳动教育的深度,让学生真正对劳动价值有认同感,而不仅仅是“打一次卡”“出一次汗”“活动下筋骨”?一些校长和教师表示,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注重总结可能更为重要。 “劳动课我带了两三年了,我主要教他们应当什么季节种什么菜,会有什么收成,告诉他们各种品种蔬菜吃了有什么好处等等,先讲理论,然后实地手把手教他们种下去。我认为劳动课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乐趣,让他们觉得好玩,知道我们平时吃的蔬菜是怎么生长、怎么收获的,了解这个过程。”妙泉学校劳动课教师刘亚元说。 刘亚元介绍,自己一边上课一边会时不时向学生提问,比如某种菜的种植季节、种植时应填多少土等等,还会让学生们种好后一个个给他看。“在劳动中,我也注意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有时听到学生反馈,说他发现菜叶子上有很多虫眼了,像个渔网一样。这时我再告诉他们要打药了,经过这个打药的过程他们就认识到仅仅把苗种下去可能也没有收成。这样他们就能经历在劳动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我想,劳动教育应遵循技术性、基础性、创新性原则。在劳动技术课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提高学生运用工具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并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实验小学校长唐致礼说。 “真正的劳动教育是心的教育,而不只是身的教育,做了什么不重要,为什么要去做?在做的过程中收获了什么?这两个问题比前者更有价值,所以劳动前的引导与劳动后的总结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这才真正涉及劳动教育的艺术与价值。”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实验中学校长何彩宏表示。 “在最炎热的一两点钟,我们顶着大太阳一脚扎进红薯地,埋在地下的红薯一直在和我们‘捉迷藏’,有时顺着地面上拔不动的茎往下敲了半天却只发现些碎根,有时满怀期待却只看到手指粗的红薯。虽然最后的收获不算大,但是每一锄头下去都是各种美好的梦想。”武汉大学2019级PPE试验班学生冯天这样总结走进光谷有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一天的感受。 “学生劳动”变为“家长增负”怎么解 融劳动教育于育人各环节 每年春天,东部地区某市都有两万多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和家长为给“蚕宝宝”找桑叶而“抓狂”。据媒体报道,养蚕是该市三年级科学教材的规定课程,要求学生体验劳动并观察从卵孵化开始到最后变成蚕蛾的过程。有家长这样估测——按该市三年级小学生两万多人计算,如果每人养10条,蚕宝宝就得20多万条,“满城桑叶难寻”便不足为奇。有人批评说,这给家长增添了额外负担。一些家长也反馈,部分学校劳动教育过程中“去劳动基地家长陪同”“协助拍照”等要求也把“学生劳动”变为了“家长增负”。 如果“因地取材”,劳动教育的素材可谓“俯拾即是”。据妙泉学校校长倪宗辉介绍,根据学生们的爱好特长,妙泉学校的老师指导学生成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而校园里的菜地就是这些小组活动离不开的“素材库”。手工小组通过观察蔬菜形状着色,用各种材料制作以蔬菜为主题的美工作品,还利用蔬菜果实制作干果食品;写作小组通过阅读书籍,搜集各种农谚,制作成书法艺术作品;美术小组把课堂搬到实践基地,以各种蔬菜和基地风光为实物,现场写生,部分学生还用蔬菜种子或果实制作出惟妙惟肖的美术作品。 “只靠劳动教育进课程,我觉得是不够的,而且还会增添老师、学生和家长的负担。我认为需要充分去挖掘、利用每一个学科的劳动教育的内涵。每个学科所教的知识背后,都有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李政涛说,“比如数学课可让学生尝试制作教具、学具;语文课教《月光曲》、讲贝多芬的故事,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贝多芬成长为音乐家不仅因为有天赋,还需要持续自我训练、磨炼,这本身就是劳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劳动教育渗透、贯穿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方式里,我觉得这是必须要走的道路。” “劳动教育应当有开放性,教学活动、学生实践操作活动的时间应有弹性,教学内容应不拘泥于教材,做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劳动技术成果的呈现方式应该是开放的,成果应是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实践和探索得来的,这样学生才能形成有创造力的新思路。”唐致礼表示。 “在校劳动好,回家自理差”怎么改 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合作模式 “现在不少小朋友‘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有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已经快上初中了,但是在家什么家务也不做,房间乱七八糟,也不知道整理,自己出门倒是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有网友这样说。记者注意到,《纲要》里提及的劳动分为三部分,其一就是“日常生活劳动教育”,提出“立足个人生活事务处理,注重生活能力和良好卫生习惯培养,树立自立自强意识。”如何避免学生“在校劳动好,回家自理差”,记者采访部分校长和专家,认为家校合作是劳动教育持续深入开展必走的一条路。 “劳动观念的培养应该是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家校的密切配合非常重要。劳动教育的主体理应是学生,学校和家庭是劳动教育实施的引导者和监督者,家校要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学校定期组织家长培训会、家长协调会等会议非常重要,先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再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才能步步为营。”何彩宏说。 “对于在家里的劳动,我们通过制定学生的《在家一日常规》,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参考,对不同年龄阶段孩子提出不同要求,比如低年级学生可以在家帮助做哪些家务,中高年级学生参与哪些劳动,我们会提醒家长根据《在家一日常规》对学生的表现做督促,老师也会定期和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表现情况。”倪宗辉介绍了妙泉学校的做法。 除了家校合作外,不少校长和专家表示,校社合作也是劳动教育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倪宗辉向记者透露,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一个制约因素是让学生参与工业方面的劳动教育资源还略显不足。“鉴于本地条件所限,劳动教育的资源主要集中在农业种植、养殖,虽然我们和一些电瓷厂进行了合作,比如组织参观车间等,但效果不是很理想。我们很想让学生进一步开阔视野,促进他们长远的发展。” “我认为劳动教育需要多方联合承担主体职责,不仅科任教师、班主任是教育主体,家长也是教育主体,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敬老院等机构都可以承担教育责任,都可以为劳动教育作贡献。因此,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要在家校社联动的意义上,建立一个基于劳动教育的协同机制。”李政涛说,“协同机制很重要的作用是评价。比如学生到社区劳动了,社区给他打的分、做的评价,学校认吗?学校怎么来认可,怎么把学生在社会中劳动的表现变成他在校表现评价的一部分,变成将来升学对他个人进行整体评价的一部分。而评价方案的酝酿、制定和实施需要多方坐下来共同商定,共同落实。” “就像过去我们成立教育委员会一样,可能还需要成立一个多方的劳动教育委员会。这个教育委员会就由学校参与、社区参与、家长参与。搞一两个活动容易,但怎么持续化、制度化,这是一个难题,所以要在教育治理、社会治理的层面上来思考。”李政涛补充道。(记者周世祥 杨飒)
0000-00-00 00:00光明日报 -
六高校发起“春霖”抗疫助学行动
3月12日,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以及西安交通大学六校联合发起“春霖”抗疫助学行动,帮助更多国家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实施区域高三学生克服不利条件、全力冲刺高考、实现升学梦想。 3月12日至3月20日,教育部国家专项计划实施区域内,即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以及新疆南疆四地州,即将参加2020年高考的学生均可申请参与,申请网址:https://www.wjx.top/jq/63565527.aspx。其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严重地区、52个“未摘帽贫困县”及“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中学生优先。 六校将充分发挥高水平大学教育资源优势,向国家专项计划实施区域的高三学生,提供学业提升、政策咨询和硬件帮扶三方面助学行动。六校将联合成立项目组负责行动整体协调及组织实施。中学或学生可在申请时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参与学业提升、政策咨询和硬件帮扶3个计划中的1至3项。 据介绍,学业提升计划(原则上只针对高三尚未开学省份)六校将充分发挥高水平大学教育资源优势开设“朋辈学堂”,组织品学兼优的在校生志愿者对参与学生进行学业帮扶。具体包括为中学生定制课业辅导和学业提升计划,帮助他们补学科短板,提整体成绩;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定向答疑,课业辅导科目涵盖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政治9个学科。(记者 万玉凤)
0000-00-00 00:00中国教育报 -
清华大学二十国集团创业研究中心发布主要城市创业环境评价
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多部门在江西省景德镇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系列活动上,清华大学二十国集团创业研究中心发布了我国主要城市创业环境评价报告。 主要城市创业环境评价是清华大学二十国集团创业研究中心自2016年起连续开展的中国城市创业环境评价研究项目。评价以可获得的最新年份公开统计数据为基础,对中国GDP排名前50的城市和不在其中的10个省会城市创业环境进行评价分析。本次发布的评价报告,以可获得的最新年份数据,即2018年数据为来源。纳入本次评价的城市GDP总和占当年全国GDP的58%,占人口总数的35%。 从评价结果来看,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广州、苏州、武汉、南京、西安和成都是中国主要城市创业环境评价排名前10位的城市。东部地区城市的创业环境更好,改善速度更快。中西部地区的创业环境中,创新环境是其创业环境中最好的一环,政策和资金环境与东部城市尚有明显差距。同时,主要城市创业环境的投入产出效率存在差异。深圳效率较高,在政策环境、资金环境、创新环境和商务环境等“供给型”指标得分相同的情况下,市场环境这个“产出型”指标的得分更高,区域内创业活动的产出和绩效更好。 主要城市创业环境总体水平不断改善,资金环境、市场环境、创新环境和政策环境改善幅度较大,商务环境改善不明显。 创业环境较好的城市呈现聚集效应,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大城市群中聚集了较多创业环境评价排名靠前的城市。从城市群创业环境评价的情况来看,北京、上海、深圳三座城市展现出辐射效应,带动相应城市群创业环境不断改善,区域内城市创业环境评价平均得分较三年前均增长超过15%。三个城市群均在资金环境、政策环境和创新环境方面改善幅度较大,在市场环境和商务环境方面缺乏明显改善。成渝城市群创业环境在资金环境、创新环境和市场环境方面改善明显。山东半岛城市群创业环境在资金环境和商务环境方面改善速度较慢,需要聚集优势资源,打造创新创业区域高地。 开展主要城市创业环境评价研究,可以帮助各城市更好地认识自己创业环境中的优劣势,更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改善环境。同时,通过与其他城市之间的横向对比和与自己历史数据之间的纵向对比,也能够帮助城市监测自己创业环境的变化与发展,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主要城市创业环境评价希望通过这种连续、动态的跟踪,为推动中国城市创业环境的改善提供帮助。
0000-00-00 00:00中国教育新闻网 -
武汉大学:樱花盛花期开放网络“云赏樱”通道
又到一年樱花盛放季。记者从武汉大学了解到,鉴于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决战决胜阶段,不可有丝毫松懈,樱花开放期间,校园实行严格封闭管理,不对社会公众开放。为满足师生员工、校友以及社会公众赏樱需求,学校将与国内多家媒体合作,在武汉大学樱花盛花期免费开放10天左右网络“云赏樱”通道,全方位展示樱花盛开美景,传递生机勃勃的社会正能量。 《武汉大学关于加强2020年樱花开放期间实行校园封闭管理的通告》中提到,校园实行严格封闭管理,一是封闭校门,除执行防疫任务人员凭学校指挥部证明通行外,严禁其他校内外车辆和人员通行;二是文理学部校园核心区域建立硬隔离封控圈,只保留万林艺术博物馆旁唯一出入通道,安排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和进行封控圈巡查,除必需进入的办公人员凭指挥部下发的专用证件通行外,其他人员一律不得进入,防止人员赏樱逗留和聚集。核心区域自3月13日起开始封控,解除封控时间根据花期情况确定。 “2020,让我们相约线上,看春满珞珈;大疫过后,武大依然敞开怀抱欢迎您!”通知最后表示。
0000-00-00 00:00人民网 -
教育部启动第二批全国高校与湖北高校就业“一帮一”行动
5月18日,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为积极应对疫情对毕业生就业产生的影响,切实帮扶湖北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创业,教育部于4月8日启动实施了第一批全国高校与湖北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一帮一”行动,第一批48对高校全部签署了帮扶协议。为推动“一帮一”行动深入实施,实现对湖北120多所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全覆盖帮扶,教育部近日印发通知,启动实施第二批“一帮一”行动,第二批确定76对高校开展帮扶行动。 据不完全统计,自“一帮一”行动启动以来,首批高校已共同召开就业工作远程会议近800次,陆续举办联合网上招聘活动223场,共享岗位信息50多万个,吸引招聘单位5万多家,受援高校毕业生投递简历7.5万人次、目前直接受益签约4000多人,为促进湖北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了积极作用。 根据学校办学类型、就业工作特点和受援高校需要,第二批确定76对高校开展帮扶行动,支援高校包括15所中央部委直属高校(含11所教育部直属高校)、15所省属普通高校、32所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和骨干高职院校,14所普通高职(含7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湖北受援高校包括29所省属本科高校、5所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和骨干高职院校,41所普通高职、1所成人教育高校(办有普通专科)。帮扶行动时间定为2020年5月至9月,并将根据疫情防控安排适时调整。 其中,部分结对学校包括:南京大学帮扶武汉东湖学院,厦门大学帮扶汉口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帮扶武汉工商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帮扶武昌理工学院,南京理工大学帮扶武昌工学院,东南大学帮扶文华学院,暨南大学帮扶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北京交通大学帮扶武昌首义学院,南开大学帮扶武汉学院。 据悉,支援高校与受援高校将在充分协商基础上,明确帮扶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在共享就业岗位信息、共同开拓就业渠道、共同加强就业指导、共用优质教学资源、共同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共同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建立帮扶机制,促进受援高校毕业生顺利毕业、尽早就业。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加强指导,为“一帮一”行动的实施提供政策支持和便利条件。 目前,第二批76对高校已全部完成对接工作,正在协商制订帮扶协议。教育部将定期对帮扶行动实施效果进行督导检查,及时总结帮扶行动的好做法好经验,并对富有成效的对口帮扶模式和做法进行宣传推广。(记者 叶雨婷)
0000-00-00 00:00中国青年报 -
36所高校齐测体育的“指挥棒”意义
近日,“强基计划”36所高校公布的招生简章里都提到了体育测试环节——考生必须参加体育测试,体育测试成绩将作为考生录取的重要依据。由于“强基计划”试点名单上的36所高校均为国内知名大学,对于国内其他高校具有较强的引领、示范作用,这36所高校全部都在“强基计划”的招生过程中突出了体育的地位,引来了众多关注。业内专家向记者表示,“强基计划”36所高校齐测体育,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放大”了考生综合素质评价这一高考改革方向(体育是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就体育本身来说,则具有以点带面,带动更多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 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是教育部开展的一项高考招生改革工作。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在内的国内36所知名高校从今年开始进行“强基计划”的试点招生。据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对这36所高校截至目前已经发布的招生办法的梳理,其中,23所高校在“强基计划”招生时表示,体育具有一票否决权,即无论考生的高考成绩和学校考核(笔试、面试)成绩有多高,如果考生无故缺席体育测试或体育测试不合格,均直接失去录取资格。另有10所高校对体育测试成绩较高者优先录取,3所高校将考生的体育测试成绩作为录取参考依据。 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向记者表示,“强基计划”的招生数量并不多,每所学校的招生人数都在100至200人之间,全部36所高校的招生总人数也只有几千人,相比起全部考生来说只是极小的比例。但“强基计划”强调体育的重要性,将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告诉全国的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做文弱书生”。 不过,面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现状,“强基计划”36所高校将在体育测试时使用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版)相比30多年前已经大幅降低要求。比如高三男生1000米的及格成绩,现在是4分35秒,而在1985年是3分54秒,降低了41秒;高三女生800米的及格成绩,现在是4分36秒,1985年是3分48秒,降低了48秒。并且,在“强基计划”的36所高校里,只有武汉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两所高校明确表示,体育测试内容包括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长跑。 王宗平表示,大多数高校不敢测较为艰苦的长跑项目,可能因为对高三学生的身体素质没有信心。 此前,清华大学在2011年自主招生考试中增加了体育测试环节,之后有多所高校跟进了这一做法,但到了2018年,90所进行自主招生考试的高校中仅有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两所学校仍在坚持招生过程中的体育测试。直到2019年,教育部发文要求进行自主招生考试的高校必须测体育,这一年,90所自主招生考试的高校才全部对考生进行了体育测试。 此次“强基计划”的36所高校齐测体育,并且其中大多数高校赋予了体育一票否决权,这是否意味着体育最终会成为高考的选择? 首都体育学院校长钟秉枢向记者表示,“强基计划”36所高校对体育的重视,代表着高考改革的一个方向: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而在这个综合素质评价里,体育是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包括劳动、艺术等内容。 钟秉枢表示,高考的改革方向并不是什么科目弱,就考什么。钟秉枢认为,并不是所有的科目都适合考试。从体育来说,现在高中的体育教学改革已经呈现出项目多样化和单项习练的趋势,也就是让学生在高中三年可以把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作为上体育课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会一个运动项目、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但是体育考试是以某几项体育测试为主要形式,如果体育考试进入高考,会让高中体育教学又走回过去单一化的老路,并不利于学生真正爱上一项体育运动和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 钟秉枢表示,“强基计划”的36所高校齐测体育传递出的一个最重要信息可能是,今后越来越多的高校会重视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而这个评价体系里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体育。 当然,面对“高考指挥棒”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逐步取代“一考定终身”,注定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王宗平表示,“强基计划”的36所高校齐测体育将发挥引领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以及促进学校、家长更加重视体育,但这一政策切莫流于形式。(记者 慈鑫)
0000-00-00 00:00中国青年报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深化
学生从过去的500余名增加到如今的4179名,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艺路第二小学东校区用几年时间,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从面临生源逐年流失困境的薄弱校,逐步发展成为百姓心中的好学校。这一切,源于以集团化办学为主要抓手的办学模式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通过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一些长期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得到破解,一大批基层改革创新的经验做法不断涌现,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北京市组织一批高校名师大家,推出“在经历中学习——疫情防控公开课”,许多高校将其纳入形势与政策课程,为学生释疑解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教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系统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大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建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全面加强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在思政课的学习中深化了认识、收获了成长,“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自觉,对国家前途和实现中国梦充满信心。 全国广大中小学教师深刻领会“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知行合一”的重要原则,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各地各校积极深化体教融合,布局建设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7059所,全国学生体质达标测试合格率连续5年增长,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1500多所和传承基地106个。全面推进劳动教育,组织实施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崇尚劳动。 “2013年,学校学生体质健康优秀率不到30%,今年的优秀率已经超过53%,达标率超过99%。”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校长陈立华介绍。 江西省瑞金市金穗学校四年级学生刘可欣很喜欢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她开心地说:“我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也体会到了收获的快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稳妥推进,构建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基本实现义务教育三科统编教材全覆盖,普通高中三科教材统编工作全部完成并在20个省份投入使用,98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出版使用,推动教材建设真正成为‘铸魂工程’。”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直面难题 改革创新 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谈及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湖北省黄冈中学校长何兰田心潮澎湃:“这是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的具体举措,将增强学校办学内生动力,充分激发广大校长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造性。” 曾经,管得过多、激励不够、保障不足、管理机制不健全,是影响和制约中小学办学活力的突出问题。如今,学校办学自主权进一步落实,“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局面有效破除。黄冈中学建设了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火箭与卫星等40多个学科教室,创新推出50多门科技、实验、人文选修课程并开展走班教学,每个学生都有一张个性化课表,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把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破除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从百姓最关切的问题入手,从最难改的地方入手,一系列顶层设计方案陆续发布,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显著增强。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几年来,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取消或下放16项教育行政审批事项。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国家教育督导问责制度,99%的县(市、区)实行中小学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清理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存在问题的机构基本完成整改。进一步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与54个国家签署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 几年来,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教师素质能力和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设立“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为400万名从教30年以上的乡村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尊师重教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完善教师职业发展机制,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生活补助政策惠及8万余所乡村学校130万名教师。构建高水平教师培养体系,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几年来,教育保障机制建设日益强化。自2012年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持续保持在4%以上,教育信息化加快推进,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已达99.7%,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扎实推进,教育发展的基础支撑进一步夯实。 优化配置 惠及人民 教育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推进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多渠道增加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2019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比2013年提升15.9个百分点,有效缓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截至2019年底,95.3%的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下降至3.64%,提前一年实现工作目标。全国24个大城市免试就近入学比例达到98.6%,“择校热”明显降温。 ——加快补齐区域教育发展差距,坚决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扎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精准解决约20万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辍学问题。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提升农村学生入学机会。 ——持续完善特殊群体保障机制,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升学考试政策,2020年有25.6万名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扩大残疾人受教育机会,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近93%。健全各学段全覆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政策体系,2019年全国受助学生10590.79万人次,资助金额2126亿元。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29个省份1762个县,受益学生达4060.82万人。 与此同时,通过完善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机制,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能力明显增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布局,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带动高等教育提升质量和对接服务重大需求;提升高校科研创新能力,布局建设14个前沿科学中心、11个关键核心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38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推动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截至2019年全国成立1400多个职教集团,密切联系近3万家企业,覆盖70%以上的职业院校;着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强化党建 健全机制 确保教育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今年6月,高校党组织战疫示范微党课上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4所高校的党委书记和基层党组织书记主讲首场微党课,380余万高校师生和关心教育的网友同时在线观看。 许多高校基层党组织书记表示,通过微党课的学习,受到了深刻的党性锻炼和精神洗礼,更加懂得党的全面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系统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使教育领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各地推动完善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体制,推动健全省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完善工作规则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另一方面,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基本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湖南等地制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教育工作责任清单,安徽等地建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履行教育职责年度报告制度,北京等地制定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若干措施和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清单,纳入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和全面从严治党考核。 各地高校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制定修订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院(系)党组织会议、党政联席会议等议事决策规则,建立学校、院系、党支部三级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基层党建扎实有效推进。 “要把‘严’的主基调贯穿办学治校始终,确保党风校风学风风清气正,为推进学校改革发展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坚强保证。”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深化,教育事业的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明显增强,教育改革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十四五”规划的建议,为我国科学谋划教育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基本遵循。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新形势,应对新需求,教育系统将锚定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昂扬向上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记者赵婀娜 张烁 吴月)
0000-00-00 00:00人民日报 -
全国124所高校“一帮一”行动助湖北毕业生顺利就业
“联合招聘会确实给了我们更大的平台、更多的机会。”不久前,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本科毕业生刘珂通过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一帮一”行动联合招聘会成功求职后高兴地说。 受疫情影响,湖北高校毕业生今年求职受到较大冲击。为此,4月份以来,教育部启动实施全国高校与湖北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一帮一”行动,分两批确定124所高校结对帮扶,通过共享就业岗位信息、共同开拓就业渠道、共用优质教学资源等举措,助力湖北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截至7月中旬,“一帮一”行动结对高校共同召开就业工作远程会议400多次,共享就业创业专题培训1000多场,陆续举办联合网上招聘活动2741场,共享岗位信息201万条,吸引招聘单位10万多家,受援高校毕业生直接受益签约1.5万人。 开展线上咨询,提升就业能力 受疫情影响,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不少毕业生感到焦虑、迷茫。武汉大学毕业生段中宇多次网投简历后工作仍没着落,求职压力倍增。 学校就业指导老师得知情况后,鼓励他参加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共同开展的“求职力提升云上训练营”。北京大学职业咨询师团队通过介绍就业政策、分析求职形势、推荐招聘信息等方式帮他恢复求职信心,并找到了心仪的工作。 为帮助学生适应“云招聘”新形式,两校组织开展了3期“求职力提升云上训练营”,从“非常时期面试攻略”到“在线面试形象指导”,再到“职场小白如何提升职场领导力”,步步深入,帮助毕业生提升求职能力和求职信心。同时,北京大学还面向武汉大学学子开放线上视频咨询服务,“一对一”答疑解惑,4月底至5月底一个月时间里,北京大学咨询师的咨询时段中有70%用来服务武汉大学学生。 在扩大岗位供给方面,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整合各方资源,发动校友力量,一个多月里联合举办4场线上大型双选会,充分共享重点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共有512家用人单位、1.1万余名学生参与,武汉大学近100名毕业生通过双选会和宣讲会落实了用人单位。 确立帮扶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作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的结对高校,接到“一帮一”的任务后,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第一时间与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取得联系,成立结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学校和学院两个层面结对帮扶工作机制。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李铭辉介绍,两校通过协商形成行动方案:利用AI智能招聘平台共同举办线上招聘活动,共同举办考察交流和创新创业大赛观摩活动,分享就业创业经验,促进就业管理水平提升……综合施策下,湖北职业技术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大幅提升。 为了让工作实时推进,两校还建立了“湖职番职一家亲”微信就业工作群,两校就业创业部门全体人员、各二级学院分管就业工作负责人、就业辅导员等50余人加入工作群,及时转发就业招聘信息,协商召开联合智能招聘会事宜,共同推进就业创业“一帮一”工作。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朱虹说,这次“一帮一”行动,是学校向兄弟院校学习的重要机会,学校将以此为契机,全面学习、借鉴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经验,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办学水平。 学习榜样典型,立志扎根基层 7月11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与结对帮扶高校武汉工程大学联合开展“学回信、谈理想、守初心、担使命”线上主题教育活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的重要回信精神。会上,中国石油大学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代表、武汉工程大学西部专项计划志愿者代表等畅谈学习体会,表达了立志扎根基层、建设祖国的决心。 “两校共同开展的主题教育和求职训练系列活动,极大鼓舞了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热情,尤其是往届基层就业毕业生现身说法,为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树立了榜样、凝聚了信心。”武汉工程大学副校长张彦铎说,今年两校共有2700多名毕业生选择到西部、到基层、到一线贡献自己的力量。 疫情防控期间,两校还共同开展“预见—遇见”就业教育和求职训练系列活动。中国石油大学邀请了在长庆油田采油六厂基层一线工作的毕业生刘喆和西部计划志愿者申怀明,分别讲述在黄土高坡和青藏高原的奋斗故事,两校2000余人次参与线上的学习和分享。 湖北省教育厅学生处处长段旭辉说,此次“一帮一”行动为湖北高校与全国兄弟院校交流合作搭建了平台,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希望全国各支援高校在多个领域继续帮扶湖北高校发展,建立常态化的沟通交流合作机制。(通讯员 袁松鹤 记者 董鲁皖龙)
0000-00-00 00:00中国教育报 -
高考倒计时50天!2020年高考新变化考生要了解
18日起,2020年高考正式进入最后50天倒计时。 疫情之下,今年的高考有了很多特殊变化,诸如考试时间延期一个月、考场要有防护隔离设施、艺考初选形式改变、强基计划开始试点等等,在这最后的冲刺阶段,关于今年高考的一些变化,考生和家长需要了解。 资料图:5月6日,武汉市第二中学高三学生戴着口罩上课。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 1071万考生报名,疫情之下今年高考怎么考 2020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071万,全国高考时间为7月7日至8日(北京高考时间为7月7日至10日)。目前,全国31个省份的高三年级学生均已返校复学。 “面对疫情防控和时间推迟等复杂形势,如何组织实施好这场千万人参加的大考,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在12日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说。 据介绍,考场防疫措施方面,教育部正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各地制定考试防疫工作方案和考场防疫的具体措施。 根据3月底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 稳妥做好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今年高考,各地要对考试招生场所逐一进行消毒,保证环境卫生和良好通风;考点应配备充足防疫物资,设置具备防护隔离措施的特殊通道、专用隔离考场和备用考场;要对考务人员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考试安全培训,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考试组织管理方面,要落实命题、制卷、试卷保管、分发、施考、阅卷等各环节的安全措施和防疫措施,严格规范执行考务工作规定,加大考试舞弊的打击力度。 同时还要加强应急准备,并安排好高考后的有关考试,如艺术类专业现场考试、“强基计划”学校考核等。 资料图:4月23日,河北省高三年级学生开学复课。 中新社记者 宋敏涛 摄 36所高校试点,“强基计划”已开始报名 1月15日,教育部公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原有高校自主招生方式不再使用。 目前,36所试点高校均已发布“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并开启了报名通道。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专业方面,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如国防科技大学安排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和物理学专业招生,共计划招录60人。 录取方式上,“强基计划”改变此前自主招生以学生申请材料为依据和“降分录取”的做法,把考生高考成绩作为重要依据,将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折合成综合成绩,根据考生填报志愿,由高到低顺序录取。其中,高考成绩的占比不得低于85%。 招生程序方面,随着高考时间的推迟,“强基计划”也推迟了原定的日程安排。根据目前的流程,5月初,试点高校发布招生简章,考生开始网上报名;7月,所有考生参加统一高考,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一定比例确定参加学校考核的名单;8月初,高校组织考核,折算综合成绩并进行公示,择优录取。 资料图:2019年11月28日,2020届宁夏艺考美术模拟联考举行。胡俊 摄 117万人报名,今年艺考也有新变化 2020年全国艺术类专业报名人数达到117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有关高校均推迟了艺术类专业校考工作。 3月12日,教育部召开视频会议,对2020年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工作进行了部署。 根据安排,鼓励高校采取考生提交作品、网上视频面试等非现场考核方式进行考核。对于专业性强且拟继续组织校考的高校,鼓励先对报名考生进行初选,在高考后再组织现场校考。 目前,全国各大艺术专业学校、综合类高校艺术专业校考都已经延迟,部分院校已公布调整方案。有媒体梳理,变化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取消专业校考。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将采取部分专业取消专业校考,直接按照高考成绩择优录取,或是同时参考省级统考成绩。 ——线上选拔。上海音乐学院对音乐表演专业采用“远程网络面试+线上提交视频资料”的办法;北京电影学院将朗诵、舞蹈、演唱、演奏等各类技能型考核项目,由现场面试方式改为考生按要求采集考试过程视频并通过网络提交的方式。 ——推迟校考。中央戏剧学院部分专业由于专业特性和学校对生源选拔的特殊要求,将延期组考,并尽最大努力压缩考程。 据教育部介绍,今年共有199所高校组织线上考试录取或初选,目前已有168所高校组织完成线上的考核(占校考高校的84%,涉及考生163万人次)。高考后,将有72所高校在初选的基础上再组织对考生的现场考核。 体育类统考时间推迟,体育生要注意这些 除上述考试之外,高校体育类专业统一考试也受到了影响。 辽宁省招生考试办公室14日发布公告,鉴于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决定推迟辽宁省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体育专业省统一考试,考试时间暂定5月底开始,具体安排视疫情防控形势另行通知。 13日,海南省考试局终于确定,普通高考体育类专业考试于5月27日至5月31日举行。和原来的4月10日至13日相比,考试时间推迟了近一个多月。 江西、河北、上海等省市也于近日公布了推迟后的高考体育类考试时间安排。 此外,今年的体育类专业考试在流程和内容上也有一定变化。 例如,天津体育总局科教司规定,需要面试的高校,可采用网上面试,不得组织线下集中面试。 体育类统考的总体框架一般为“身体素质+专项技术考试”,由于专项技术考试项目多为室内项目,上海暂停了专项技术考试,该项成绩均以满分25分计入总分;身体素质考试项目的考试内容及各项分值维持不变。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强调,此方案仅在2020年本市普通高校体育类专业统一考试中执行。(记者郎朗)
0000-00-00 00:00中国新闻网 -
教育战线要为抗疫贡献力量
我国现有近3000所高校,在应对疫情工作中,教育战线尤其是高校承担着怎样的任务?教育部有着怎样的总体部署?日前,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了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登峰。 问:作为抗疫重要科研力量,对于高校防控工作,教育部有怎样的部署? 答:高校疫情防控主要在一个“盯”字上,盯住人。第一个“盯”,是针对寒假在校、没有回家的学生,以及各种原因提前回来的学生。对这些学生要严格落实隔离、消毒等各方面管理,每天要测体温并报告等。第二个“盯”,是针对回乡的学生,要了解所在地疫情,要求他们居家隔离,不要参加聚集性活动,每天要检测体温。所有高校要动员班主任、辅导员、院系以及校领导,建立“人盯人”制度,把底数摸清。 问: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大学承担着什么样的社会责任? 答:从社会责任来讲,我们对大学生的要求是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从目前来讲,疫情期间,每一名学生在家、在校按照防控疫情要求,待在那儿就是对国家的贡献。从医疗服务来讲,我国现有300多家高校附属医院,派出了1.4万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此外,高校科研工作也进入快车道,不管是新冠肺炎的检测药剂、药盒,还是疫苗、治疗药物研制,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从1月31日开始,我们就号召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高校开通热线。与此同时,教育部会聚全国最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在武汉的华中师范大学搭建了一个心理援助热线平台,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 问:教育部在做好在线教育教学方面有哪些部署和考虑? 答:我们希望在线教育教学,不管是高校还是中小学课程,在课程质量方面能够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资源,每一个上线的资源都要进行认证和严格审核。从高校来讲,还是尽可能按照原有课程计划开展在线教学。在线教学基本原则是提供优质资源,同时结合不同学段孩子学习特点考虑上网时间,以保护学生视力。在线教育从内容上来讲,应是多方面的,除了语、数、外等学科课程,还要有爱国主义教育、抗击疫情的基本知识,以及环境教育、卫生教育、居家体育活动、艺术欣赏、劳动教育等内容。在学习时长和时段上也应有要求,既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身心健康,又能安排好孩子在家学习、锻炼、娱乐等各方面活动。 问:下一步,教育部在做好各级各类学校安全有序开学方面有哪些要求? 答:从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决定来看,就是原则上继续推迟开学。教育部近期对开学作出了原则性要求,需要符合三个条件再考虑开学,一是疫情没有得到基本控制前不开学,二是学校基本防控条件不具备不开学,三是师生和校园公共卫生安全得不到切实保障不开学。只有在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学校具备基本防控条件、师生和校园公共卫生安全得到切实保障以后,再来考虑什么时候开学。(记者 李小伟)
0000-00-00 00:00中国教育报 -
生死博弈
30分钟,21人报名;一个半小时,130人组成国家医疗队……目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已先后组织4批142名白衣战士,义无反顾地奔赴湖北疫情一线,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 “从医第一课,我们学的是希波克拉底誓词‘彼有急需我接济之’。”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长雷光华说,“当国家号召、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湘雅人责无旁贷要冲到最前线!” 最快速的“逆行” 1月21日,湖南首位支援武汉医疗专家就逆行北上了。他就是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主任委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科教授吴安华。 这位年近60岁、心脏还装着3个支架的院感专家说:“一生所学,报效国家,是医生的责任。”截至3月4日,他完成100多场对1.4万余名医护人员的培训,无一人被感染,为医护人员建起一道坚实的“防火墙”。 1月23日,武汉封城,防控形势急转直下。3天后,湘雅医院在接到国家卫健委的任务后迅速征集队员,30分钟内有21名医护人员志愿请命。仅仅3个小时,5位具有丰富连续血滤经验的重症护理专家集结完毕,随即奔赴武汉。 在武汉金银潭医院,5名专家全部申请去了重症监护室(ICU),那里都是危重患者,随时需要抢救,一个人负责3到6个床位,每班工作8至10个小时。 2月6日晚,湘雅医院接到国家卫健委通知后,在1个半小时内组建了一支由30名医生和100名护士组成的国家医疗队。12小时内完成培训,第二天下午启程。 他们接管武汉协和医院西院重症病房后,两天就收治100名重症患者,其中不乏老龄患者和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复杂患者,不到一周就有首位患者病愈出院。 2月28日,湘雅医院派出第四批6名医护人员,加入湖南省第十八批援鄂医疗队,奔赴黄冈抗疫。 接管武汉协和医院西院病区后,湘雅医院医疗队迅速建章立制,成立核心管理团队,设置医护分组,实行层级管理。 个人防护规定、进出隔离舱流程与监督岗位规定、职业暴露应急方案、隔离区护理工作规范、临时病区交接班制度、查房制度、疑难病例与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医疗队因地制宜迅速制定系列制度,按照湘雅传统严格落实。 2月16日,国家卫健委刊发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医疗救治医务工作简报》(第4期),特别点赞了这种战时状态下的精细化管理湘雅模式,该模式已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进行了全院推广。 一线救治探索出来的经验,是医务人员最急需的指导标准,医疗队加班加点,把经验总结成专家共识和指南,在全国进行推广。 吴安华教授发布《新冠肺炎医疗队驻地感染防控探讨》,从管理制度设计、上下班乘车注意事项、驻地生活要求、医护人员感染监测等对医疗队驻地感控工作提出建议。潘频华教授作为第一通讯作者,牵头编写了《成人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气道管理推荐意见(试行)》,帮助一线医护人员改善对患者的气道管理、降低感染风险、提高治愈率。张丽娜教授牵头执笔撰写了中国重症超声研究组、中华医学会重症分会的《基于重症超声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建议》,推广重症超声技术的应用。 最危险的较量 全新的病毒,“战时”的应急状态,临时改造的病区,没有经验可循。但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协和西院的湘雅病房是临时改造的重症病房,而极危重症患者却需要ICU的重症医护人员的专业救治和密切观察。湘雅医疗队临时开辟了一间有6张床的ICU,配备重症医学科、急诊科等核心科室的医护人员,做到精准化治疗和集中管理,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 这是一场分秒必争的战斗,更是一场勇气和智慧的较量。 一名严重心衰、呼吸困难的血透患者急需做床旁血液透析治疗。面对陌生型号的机器,凭着一个上午的视频自学和平时扎实的操作基础,肾内科医生陈磊和黄忠华半小时左右就把机器预冲好了,在肖湘成教授和彭张哲副教授的指导下开展了及时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好转。 2月18日凌晨3点,忙碌了一天的重症医学科副教授刘志勇刚刚进入梦乡就被病房的电话惊醒了。原来,一名患者呼吸困难,必须气管插管上呼吸机,而这是导致医护人员感染风险最大的操作。此时,刘志勇站了出来,有条不紊地完成了气管插管。但患者又出现了休克血压,必须从中心静脉给血管活性药物。刘志勇毫不犹豫选择了这个感染风险更高,但患者并发症更少的操作,两个小时下来,患者平稳了,而刘志勇的衣服早已湿透。他说:“最危险的地方,一定是共产党员在战斗的地方。” 医疗护理耗材的缺乏,更是给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挑战,如何落实治疗理念、改善治疗效果?湘雅医疗队队员们变身“发明家”,通过因地制宜的小手工制作来解决。 病危患者为何血氧饱和度波动幅度大?原来,尿壶缺货,导致患者不得不下地上厕所,正是这个过程中的脱氧引起的。邓桂元护士长用矿泉水瓶做成了临时尿壶,患者病情逐步好转。重症患者身上管路多,眼罩起雾难以辨识不同管路怎么办?曹岚护士长就地取材制成了不同的管路识别牌,方便床旁治疗时的快速辨识。 最陌生的家属 这里,是与病魔较量的战线,每天都进行着生死博弈,但更孕育着希望。 “出院后,我要带很多鸭脖子和热干面来湘雅医院看你们。”“我知道你们是湘雅的医生,是最强的。国家有你们这样一批白衣天使,是国家的骄傲、患者的福音。”在武汉协和医院,患者的真情实感和肺腑之言,驱散了医疗队队员连日来的疲惫和焦灼,这也是对作为“临时家属”的他们的最大安慰。 在疫情特殊时期,患者的亲属因为需要隔离或已经被隔离,不能与亲人建立有效的沟通。面对渴望得到更多关爱的重症患者,湘雅医院联合武汉协和医院成立了一支关爱患者心理和生活的“临时家属”护理队伍。每个患者都有一名护士作为“临时家属”,无论是心理疏导、健康教育,还是生活需求,护士都会给患者以家人般的关心和帮助。 当患者沈奶奶提出想见见在ICU病房接受治疗的老伴时,护士吴宇为她录下“加油”视频,通过ICU病房的医护人员送到了爷爷的床边,通过“告白接力”鼓励两位老人;把自己都稀罕的水果带给患者薛阿姨,鼓励她多下床活动,有空时聊聊家常,护士周蓝与薛阿姨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 虽然被隔离,但爱,却越来越近。 “我在金银潭医院护理病人,他们受病痛折磨,却不吝给我们一个微笑、一个大拇指。在疾病和死亡面前,医患是由生命串联的特殊朋友,大家彼此信任,互相体谅。我们愿意用自身的职业能力与素养架起拯救生命的桥梁。”护士朱恋在战地日记中写道。 穿过厚厚的防护服,心,紧紧连在一起。 一名医疗队队员在日记的结尾写道:在这里,我们能时刻感受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带给人的幸福感,用实际行动传承和践行着前辈们告诉我们的道理,我们怀揣初心,与善同行。愿我们能够如愿相约在樱花灿烂的季节,共赏一树繁花! 这,也是他们共同的心愿。(记者 阳锡叶)
0000-00-00 00:00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