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晚,“果壳四季之非遗进校园”活动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雁栖湖校区中丹学院报告厅成功举办。该活动主题为“京剧·盔头·PLUS”,由国科大图书馆、中丹学院、国际学院、英语系、国科大戏曲社联合承办,吸引了200余名观众到场参加,其中包括来自丹麦、肯尼亚、冰岛、意大利、法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一百余名外籍师生。

  

国科大举办“果壳四季之非遗进校园”活动


  京剧艺术博大精深,文戏武戏各美其美,被视为中国国粹,早在2010年就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中外师生齐聚一堂,共同品味京剧,带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审视美、欣赏美,在交流活动中的碰撞别有一番兴味。

  活动邀请到北京市戏曲盔头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马誉珂来到现场,分享她对文化传承的理解以及京剧盔头的制作工艺。她的精彩演讲为同学们揭开了京剧盔头的神秘面纱:盔头作为舞台表现的重要道具,其制作工艺非常复杂细致,一个精美的盔头需要经过弹活、镞活、掐丝、加弹簧、沥粉、上漆、贴金箔、点绸、点翠、承装等层层工序,历时数月才能完成。

  听完讲解后,一名地星学院的同学说:“以前我以为只有爷爷奶奶才会喜欢京剧,但是通过今天的活动,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有趣的地方,盔头用不一样的颜色巧妙地表现出不同的人物性格以及人物定位,我觉得这很有智慧。”另外一名同学表示感受到了“盔头”的精美,同时对京剧的博大精深又有了新的理解。讲座最后,马誉珂还教大家制作既时尚又具有中国复古风的结穗子耳饰,这一环节受到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欢迎。

  国科大戏曲社还为本次活动倾情准备了《贵妃醉酒》、《天女散花》、《空城计》、《报灯名》、《夜奔》等不同行当的京昆经典曲目,为观众带来一场绝美视听盛宴。通过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的表演形式,展示了戏曲文化的魅力。中丹学院一名留学生说道:“This is the first time to see Peking opera,the clothes are so beautiful,I really like it”。

  观众席上不断发出赞叹之声,大家体验到了京剧广博的包容性,大到动作唱词,小到服饰设计,都打着深深的中国烙印。

  互动环节,观众现场跟随演员学习地道的京剧念白和唱词——抑扬顿挫;学身段,装备上扇子、舞绸、马鞭跟着演员的脚步——有模有样;观众们穿上戏装做一回京剧演员,学抖水袖,模仿贵妃出场。亲身体会京剧的唱、念、做、打后,大家对国粹京剧有了更深的认识,激发出内心对京剧艺术的喜爱。

  “正好看见有这个活动,我们整个宿舍都过来了。”一位同学开心地说道。文创制作活动现场非常热闹,每一张桌子都围满了人,有的在制作京剧人物摆件和盔头挂件;有的在装饰脸谱面具;还有的在学习绘制脸谱。“文创制作部分是今天最吸引我的了,我非常希望这些元素出现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如果衣服有这些元素一定会非常好看的!”农学院一位同学展示着自己的创作成果,难掩兴奋。

  活动还设置了现场交流环节,留学生们分享了自己国家的国粹和文化特色。一名印度留学生谈到印度的瑜伽和宗教,他介绍了印度宗教的雕塑和绘画作品。巴基斯坦学生分享了服饰作为巴基斯坦文化的特色。丹麦留学生分享了丹麦的地标性建筑,例如圣母教堂、美人鱼雕像、哥本哈根歌剧院以及圆塔等,还谈到了他们的特色食物“三明治”,以及民间催促成年人步入婚姻殿堂的有趣风俗——“催婚”这一世界性话题,引来了全场阵阵欢笑。

  文化是民心相通的桥梁,而对“美”的共同追求让全世界人民彼此理解,彼此欣赏。本次活动以京剧之美为联结,中外师生交流热烈,妙语频出。中国京剧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国外友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能够更好地“读懂中国”,而传承和推广我国优秀文化遗产是中国人的责任。正因为如此,“果壳四季”活动被纳入国科大文化建设品牌培育类项目,得到了学校2019年度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