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召开宣传思想工作会议
12月24日下午,清华大学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蒙民伟音乐厅召开。本次会议旨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精神,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相关要求,总结经验、凝聚共识,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相关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更强烈的使命感推动学校宣传思想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2021-01-25 15:29 -
习近平: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
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先后在延安、贵阳、银川、太原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书记座谈会,根据脱贫攻坚进展情况,分阶段、分专题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这次是党的十九大后我主持召开的第一次脱贫攻坚座谈会。
2021-01-23 09:00互联网 -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分析研究2020年经济工作 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新华社北京12月6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0年经济工作;听取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汇报,研究部署2020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2021-01-25 09:00互联网 -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
新华社北京11月29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29日召开会议,审议《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2021-01-25 09:00互联网 -
习近平: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
今天,十九届中央政治局举行第五次集体学习,学习内容是《共产党宣言》及其时代意义。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也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党中央对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活动作出了安排, 5月上旬将召开纪念大会。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共产党宣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1-01-25 09:00互联网 -
习近平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29日下午就“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举行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党的组织路线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我们党要长期执政、永葆活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重要的是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供了科学遵循,为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供了重要保证。我们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2021-01-21 09:00互联网 -
向秀丽:舍身救火的巾帼豪杰
“向秀丽,爱集体。投身烈火,防止爆炸,救了全厂,英勇牺牲了自己……成千封信从全国各地,送来慰问你。向秀丽,你当得起这样的深情厚意。”一首《向秀丽歌》道出了人民群众对这位革命烈士的怀念之情。
2021-01-14 09:00南方杂志 -
兵团精神:屯垦戍边铸忠诚 开拓进取谱新篇
在祖国的西北边陲,有这样一支特殊的部队:他们不列入军队编制,不拿军饷,不穿军装,永不换防。66年来,为了国家的安宁、民族的兴旺、边疆的繁荣,他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开发史上的奇迹,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建设祖国、守卫边疆的赞歌。
2021-01-14 09:00光明日报 -
今天,我们为什么更需要“两路精神”
提起慕生忠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要说起通往西藏拉萨的川藏公路(318国道)和青藏公路(109国道),大家一定知道,或许很多人还不止一次地往返过这两条现代化的进藏公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就像两条洁白的哈达飘扬在了青藏高原,在拉萨相会,把西藏和祖国大家庭紧紧连在一起。每当我们行驶在风景如画的雪域高原,就会被当年修建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的建设者的家国情怀,以及铸就的“两路”精神深深打动。
2021-01-14 09:00上观新闻 -
让“老西藏精神”永放光芒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2015年8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舍弃常人所拥有的、放弃常人所享受的,扎根雪域高原,矢志艰苦奋斗。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优良传统,不断为“老西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2021-01-14 09:00互联网 -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 教基〔2020〕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编办、发展改革委、公安厅(局)、财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编办、发展改革委、公安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经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同意,现就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落实中小学办学主体地位,增强学校发展动力,提升办学支撑保障能力,充分激发广大校长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师生才智充分涌流、学校活力竞相迸发的良好局面,推动基础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2.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加强党对中小学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国情教情,遵循教育规律,育人为本、提高质量,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对学校管得太多、干扰太多、激励不够、保障不够等突出问题,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破解影响和制约中小学办学活力的困难和问题。 ——坚持制度创新。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加强顶层设计,着眼于长远的制度建设,鼓励各地各校继续深入探索、勇于创新、不断完善,持续释放和激发中小学的生机与活力。 ——坚持放管结合。明晰政府、学校权责边界,处理好政府办学主体责任和学校办学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既注重打破部门壁垒、做到应放尽放,又注重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坚持有序推进。强化党委政府统筹和部门协调配合,注重从实际出发,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因校制宜,积极稳妥推进,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切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协调性和实效性。 二、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 3.保证教育教学自主权。鼓励支持学校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强化学校课程实施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结合实际科学构建基于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的校本课程。学校在遵循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基础上,可自主安排教学计划、自主运用教学方式、自主组织研训活动、自主实施教学评价;对于学科间关联性较强的学习内容,可自主统筹实施跨学科综合性主题教学。充分发挥教师课堂教学改革主体作用,鼓励教师大胆创新,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积极探索符合学科特点、时代要求和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教学模式。严肃校规校纪,依法保障学校和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尊重和保障学生在学习中自主进行选择、参与、表达、思考和实践。大力精简、严格规范各类“进校园”专题教育活动,有效排除对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干扰。 4.扩大人事工作自主权。加大学校行政领导人员聘任制推行力度,进一步扩大学校在副校长聘任中的参与权和选择权,鼓励地方积极探索由学校按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提名、考察、聘任副校长,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学校根据办学实际需要,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自主设置内设机构,自主择优选聘中层管理人员。完善教师“县管校聘”具体实施办法,充分尊重和发挥学校在教师公开招聘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学校依据核定的编制、岗位数量及岗位结构比例和教育教学需要,提出教师招聘需求和岗位条件,并全程参与面试、考察和拟聘人员确定;鼓励地方探索在学校先行面试的基础上组织招聘;对具备条件的学校,可放权由其自主按规定组织公开招聘,并按要求备案。按照核定的岗位设置方案,中初级职称和岗位由具备条件的学校依据标准自主评聘,高级职称和岗位按照管理权限由学校推荐或聘用,并依据教师的工作表现和实际业绩,推动教师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学校在考核的基础上自主分配,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功能。 5.落实经费使用自主权。学校按照预算管理有关规定和学校发展实际需要,自主提出年度预算建议,自主执行批准的预算项目,对预算资金进行全过程绩效管理。完善学校公用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加大学校经费使用自主权,优先保障教育教学需要,确保学校有效使用、正常运转。学校依法依规自主使用社会捐资助学的经费。 三、增强学校办学内生动力 6.强化评价导向作用。建立健全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强化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更加注重评价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实际成效,并作为对学校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对校长教师实施考核表彰的重要依据,引导和促进学校持续改进提高办学水平。各地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不得以中高考成绩或升学率片面评价学校、校长和教师,坚决克服“唯升学”“唯分数”的倾向。 7.强化校内激励作用。学校要构建完善的教师激励体系,充分激发广大教师的教育情怀和工作热情。注重精神荣誉激励,积极开展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师德标兵和优秀教学团队等评选活动,充分展示教师的突出表现;强化专业发展激励,鼓励和保障教师参加培训、教研、学术研究等活动,及时帮助教师诊断改进教育教学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完善岗位晋升激励,切实落实教师岗位职责,把师德表现和教育教学实绩作为岗位晋升的重要依据;健全绩效工资激励,完善学校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向教育教学实绩突出的一线教师和班主任倾斜;突出关心爱护激励,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文关怀,增强教师职业荣誉感和幸福感。 8.强化学校文化引领作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构建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团结和谐、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注重创建学校党建工作品牌,在师生中深入开展“一训三风”(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征集提炼、培育弘扬活动,创作设计富有文化内涵、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歌、校徽、校旗,以科学正确的办学理念,凝聚广大师生的价值追求和共同愿景。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深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学校文化的感染力凝聚力。 9.强化优质学校带动作用。深入推进学校办学机制改革,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统筹学校间干部配备,推动优秀教师交流,完善联合教研制度,带动薄弱学校提高管理水平,深化教学改革,增强内生动力,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整体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完善集团化办学机制,加大场地设施资源和优质课程教学资源的统筹力度,帮扶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完善学区治理体系,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合理划分学区范围,统筹学区资源,促进学区内学校多样特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积极开发优质学校名师网络课程、专递课堂资源,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对发挥带动辐射作用突出的学校,应给予政策支持和奖励。 四、提升办学支撑保障能力 10.注重选优配强校长。各地要把培养好、选配好校长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和激发办学活力的关键因素,加大校长培养培训力度,加快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制定校长职级制实施办法,按照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有关办法,严格落实校长任职条件和专业标准,规范校长选任程序,充分发挥教育部门党组织在校长选任中的重要作用,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高素质专业化校长队伍。完善校长考核管理与激励机制,鼓励校长勇于改革创新,不断推进教育家办学治校。 11.注重加强条件保障。各地要主动为中小学服务,为激发办学活力提供强有力的条件保障支持。要依法依规优先保障学校基础设施、经费投入、教职工配备等教育教学基本需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逐步健全生均公用经费、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切实解决学校办学后顾之忧。要建立健全办学激励机制,加大优秀校长教师表彰宣传力度,新增绩效工资总量主要用于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进一步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在绩效工资总量中的占比,核定时向提高办学质量成效显著的学校倾斜;对具有高级职称、坚持在教学一线工作至退休且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尤其是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乡村教师,要加大荣誉表彰和物质奖励力度,促进优秀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12.注重拓展社会资源。各地要加强与社会有关方面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研学实践、劳动教育和科普教育基地,打造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免费或优惠向学生开放,充分发挥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和科技场馆重要育人作用。通过政府投入、政策支持、社会参与等多种方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多渠道筹措经费,确保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正常开展。推动少年儿童优秀文化产品繁荣健康发展,面向社会遴选一批、组织专家创作一批、突出重点培育一批优秀图书、歌曲、影视、动漫等文化精品,积极组织时代楷模、名师大家等定期进校园开展教育活动,丰富少年儿童精神文化生活。 五、健全办学管理机制 13.完善宏观管理。依法依规明确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管理事项,充分发挥教育督导机构作用,对学校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范使用教材、遵循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健全学校重大决策制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办学行为等方面的工作,要加强督导落实,强化监督管理,保障学校正确办学方向。要更多采取事中事后监管方式,针对不同学段、不同规模学校的实际情况,依据学校办学水平和管理能力,注重加强分类管理,实施精准定向赋权,构建差异化的监管方式。 14.完善内部治理。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学校发展规划、重要改革、安全稳定等重大事项和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由学校党政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并充分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主动接受监督。党组织要强化政治功能,加强对重大事项、重要问题的政治把关。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化党建带团建、队建,加强学校党组织对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的具体领导和支持保障。学校要认真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或教职工全体会议制度,对学校重要工作进行审议、听取意见。学校要建立家长委员会,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家长委员会会议,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完善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加快推进学校章程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增强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能力。 15.完善社会监督。建立健全学校办学信息公开制度,重点公开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招生入学、收费项目及标准等信息,保证学生家长及社会公众对学校重要事项的知情权。建立学校与社区沟通联系制度,及时听取社区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方面人士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 六、强化组织实施 16.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坚持基础教育优先发展,把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作为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政府统筹,完善部门协调机制,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积极稳妥落实好各项改革任务举措。要认真研究制订具体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强化考核督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17.落实部门职责。各相关部门要坚持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破除利益固化藩篱,有效形成工作合力,为最大限度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创造有利条件。教育部门要发挥好牵头协调作用,推动落实好各项改革任务。机构编制部门要依标足额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财政部门要完善经费管理办法,落实经费保障政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完善教师人事制度,落实教师待遇相关政策。其他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落实好相关任务。 18.营造良好氛围。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是涉及方方面面的重要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加强对这项改革重大意义和各项政策举措的宣传解读,密切家校沟通,广泛凝聚共识,积极争取各方理解支持。要切实增强广大校长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激发投身改革的积极性创造性。要认真落实减轻学校和教师负担的有关规定,依法依规处置涉校涉生纠纷,切实保障中小学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要认真总结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加大交流推广力度,努力使每一所学校办学活力显著增强,为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育人质量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强保障。 教育部 中央组织部 中央宣传部 中央编办 国家发展改革委 公安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2020年9月15日
0000-00-00 00:00教育部网站 -
加强高校党建 保障“双一流”建设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分别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学习传达中央、教育部党组关于主题教育的最新要求,对本校开展主题教育进行整体部署。各校党委均表示,将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任务,按照全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坚持抓思想认识到位、抓检视问题到位、抓整改落实到位、抓组织领导到位。通过主题教育,加强和提升高校党的建设质量,为“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9月12日,在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表示,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会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央决策部署要求,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任务,作为全部工作的主题主线,统筹抓好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四项重要措施,紧紧围绕学校办学目标和发展战略,坚持主题教育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与加强和改善学校党的全面领导紧密结合,与中央巡视后续整改和校内巡察督查工作紧密结合。使全校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品格、思想素质和工作作风得到进一步锻造和提升,营造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围,为全面提升学校党的建设质量、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同日,中国政法大学召开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胡明表示,要把握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着力重点。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等5个目标;围绕聚焦主题主线、突出问题导向、坚持以上率下、做到贯穿结合的基本原则,找准着力重点,解决突出问题。同时,着力抓好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主题教育;全面做好党支部学习教育和检视整改。 在此次主题教育中,北京科技大学精心设计活动,突出强调理论先行、学习为要,积极构建“自学、导学、辩学、践学”机制,强化链条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分享式学习,努力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通过个人自学、专家导学、集体辩学、全体践学,更好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北京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武贵龙表示,要聚焦主题主线,统筹推进抓好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四项重点措施和学校党委相关部署安排,确保取得实效;要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做实党员学习教育和检视整改,按照中央要求,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常态开展“不忘初心跟党走、岗位建功新时代”活动,深入开展学生党员承诺、践诺活动,引导党员立足岗位、履职尽责,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 第二批主题教育全面启动后,北京林业大学党委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精神纳入主题教育重要内容,强化学校服务“三农”的办学方向,在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上进一步突出农林特色,在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上进一步体现强农兴农责任。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王洪元表示,北林大将扎实推进主题教育活动,始终守绿水青山初心,担生态文明建设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爱党爱国、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广大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出成果作贡献,为林草事业改革发展出方案做支撑,为美丽乡村建设出规划绘蓝图。(记者 陈鹏 靳晓燕 姚晓丹 邓晖)
0000-00-00 00:00光明日报 -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加快建成教育强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乃至未来15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统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学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行动指南。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系统的首要政治任务。准确把握全会的新精神、新要求,把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是当务之急、首要工作。 准确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形势对加快教育现代化提出的新使命。“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教育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石。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必须进一步发挥教育“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需要的教育体系,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 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对教育资源供给提出的新需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在受教育机会得到充分保障、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后,人民群众对公平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对教育“好不好”的关注更加迫切。要清醒看到,我国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仍有一定差距,优质资源供给相对稀缺,与人民群众高质量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将更为突出和迫切。要深刻理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发生的变化,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补短板、强弱项,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努力提供更加公平、优质、包容的教育,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近年来,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教育、体育部门鼓励辖区内中小学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建形式多样的学生体育社团,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既强健了学生的体魄,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对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提出的新任务。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是新发展理念的规划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施工图”。“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牢牢把握创新是第一动力、协调是内生特点、绿色是普遍形态、开放是必由之路、共享是根本目的,把新发展理念贯穿教育改革发展全过程、教育教学各环节,从内涵、外延、举措等各方面全面落实。 准确把握新发展格局对增强教育服务能力提出的新要求。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无论是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还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教育都应该而且必须更好地发挥作用。要把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逻辑起点,主动把自己摆进去,自觉成为新发展格局的内生变量和优先要素。一方面,要促进教育与社会的循环、教育与经济的循环,推动教育体系再造,实现教育体系与科技体系、产业体系、社会体系有机衔接,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另一方面,要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提升层次水平,实现教育自身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相结合。 贯彻落实好五中全会精神,要锚定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主动面向全局、应对变局、服务格局,加快谋划开局、优化布局、实现新局。 建设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提升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高度。把高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教育发展的行动自觉和内在追求,以高质量为统领,推动整体性流程再造、机制塑造和文化打造。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力度,全面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推动“互联网+”条件下教育理念变革和模式创新。把高质量作为检验标准,从教育发展体制机制、结构类型、评价方式、内在活力、保障措施等方面对标检视,突破制约点和瓶颈因素,推动教育向高质量迈进。 健全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提高教育公平普惠的温度。高质量发展是建立在公平基础上的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教育公益性原则,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扎实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推进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积极扩大普惠性资源,重点补齐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城市学前教育短板;完善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推进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促进优质特色发展。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着力解决好中央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问题,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拓展教育服务全民的宽度。促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个学段在育人目标、教学标准、培养方案等方面的有效衔接;畅通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之间的通道,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间的对接合作,使教育选择更多样、成长道路更宽广。进一步打通整合普通教育、职业教育、老年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等资源,丰富终身教育资源供给。探索建立国家资历框架,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值、互认。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模式,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助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从一次性终结性学历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 构建适应技能中国建设需要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提升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力度。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学校、教师、学生赋能,给产业增值,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建设技能中国。深化破“五唯”改革,破学历至上,立能力本位,营造不唯学历重能力的社会氛围,推动培养体系、评价体系、用人导向的重心向“能力”倾斜。 在2020年12月2日“全国交通安全日”到来之际,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龙山幼儿园举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在趣味活动中树立交通安全法治意识,养成文明出行好习惯。 构建助力科技自立自强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提升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度。全会首次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释放基础研究、科技创新潜力,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培育创新动力。聚焦国家战略需要,加快技术攻关,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挥高水平大学的主力军作用,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突出培养质量、办学特色和实际贡献,培养更多一流人才。深化教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快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厚植人才优势。实现中西部高校集群发展,推动高校融入区域创新体系,提升服务区域发展能力水平。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的育人体系,提升汇聚全社会合力的广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 《建议》明确要求“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要从制度层面入手,建成畅通有序的社会参与教育治理渠道和网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共同参与治理、共同分享成果的教育发展新格局,构建教育发展的良好生态和育人环境。 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增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深度。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统筹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聚精会神打好“龙头之战”“攻坚之战”和“升级之战”。探索中小学生家庭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改革,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和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学校办学活力。全面推动依法治教,加强教育立法、执法、普法,为教育改革提供法治保障。落实《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聚焦提质增效、主动引领,形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 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的思政工作体系,提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效度。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深化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壮大思政课教师队伍。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四史”教育,落实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体系深度融合,将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学生心中。更加注重“五育并举”,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体育美育工作,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发挥劳动育人功能,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这8年、“十三五”以来这5年,以及过去的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实施好基层党建质量提升攻坚行动,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基层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和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保证。
0000-00-00 00:00旗帜 -
教育部思政司负责人解读 《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
如何让思政工作与整个教育事业融合起来,与学生成长过程结合起来,与广大教师的教书育人实践综合起来?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今后有了明确的行动指南。 近日,教育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网信办、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等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意见》详细规划了包括理论武装体系、学科教学体系、日常教育体系、管理服务体系、安全稳定体系、队伍建设体系、评估督导体系等在内的7个子体系,提出要健全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加快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7个子体系整体协同推进 教育部思政司负责人表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必须将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作为抓总工程,更好地发挥其贯通和牵引作用,全面提升育人成效。 《意见》详细规划了7个子体系,特别注重各子体系之间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期形成一体化、全贯通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其中,理论武装体系强调要加强政治引领,厚植爱国情怀,强化价值引导;学科教学体系提出要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强化哲学社会科学育人作用,全面推进所有学科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科研育人功能;日常教育体系提出要深化实践教育,繁荣校园文化,加强网络育人,促进心理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强调要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加强群团组织建设,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完善精准资助育人;安全稳定体系强调要强化高校政治安全,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健全安全责任体系;队伍建设体系提出要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打造高素质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加大马克思主义学者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力度;评估督导体系强调要构建科学评测体系,完善推进落实机制,健全督导问责机制。 “三个一系列”改革亮点频出 为了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此次新政有不少亮点值得关注。教育部思政司负责人表示,这可以用“三个一系列”来概括,即推出一系列支持政策、设立一系列专项经费、纳入一系列评价指标。 比如,为促进辅导员职业发展,《意见》提出要完善高校专职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建立职级、职称“双线”晋升办法,并要求学校结合实际情况为专职辅导员专设一定比例的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为落实专职辅导员人事管理政策,《意见》专门强调不得用劳务派遣、人事代理等方式聘用辅导员;为提高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待遇,《意见》要求各地要因地制宜设置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岗位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并相应核增学校绩效工资总量。 在专项经费上,《意见》要求各高校应按照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30元的标准设立网络思政工作专项经费,应按照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20元的标准设立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建设专项经费。 《意见》强调,要把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估、学科专业质量评价、人才项目评审、教学科研成果评比的重要指标,并纳入政治巡视、地方和高校领导班子考核、领导干部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 3年为周期分年度分条目落实 在组织领导和实施保障方面,《意见》提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强化工作协同保障等3项具体要求。 《意见》要求,各高校党委要定期分析高校思想政治领域情况,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协调推进重点任务落实,明确党委书记是思想政治工作第一责任人,校长和其他班子成员履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强化院系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落实党建带团建制度;要推动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委员会的专家咨询作用,加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各类平台载体建设力度。 教育部思政司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推动各地各高校以分年度建立台账、逐项推进的方式狠抓落实。具体来说,各地各高校要围绕7个子体系以及组织领导和实施保障等方面的要求,将久久为功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以3年为周期,分年度、分条目研究制定推进落实的工作台账。台账中的工作举措要契合年度目标、注重精准操作、明确途径载体、便于评估问效,能够明确工作机制的要尽可能明确,能够细化实施方式的要尽可能细化,能够预估成果成效的要尽可能预估。对《意见》中已作出明确要求的具体政策,各地各高校要确定完成的具体年月。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对《意见》落实情况适时开展督导检查。(记者 万玉凤)
0000-00-00 00:00中国教育报 -
教育部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度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近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印发〈中共教育部党组、党组书记、党组其他成员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分别开列了部党组、党组书记、党组其他成员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三张清单”,进一步完善了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体系,形成了管党治党责任链条。 制定“三张清单”是部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度的重要举措,是规范部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四梁八柱”性质的重要文件。在总结和提炼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标中央最新精神和要求,紧密结合教育实际,按照“简便易行、务实管用”原则,细化明确部党组、党组书记、党组其他成员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边界及重点举措,其中,部党组主体责任18项,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及党组其他成员“一岗双责”责任各8项。 《通知》强调,部党组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要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加强对直属机关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的领导,指导和推动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党组书记应当履行教育部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职责,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管好班子、带好队伍、抓好落实,支持、指导和督促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下一级党委书记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发现问题及时提醒纠正。党组其他成员要根据工作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负重要领导责任,按照“一岗双责”要求,领导、检查、督促分管司局和单位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对分管司局和单位党员干部从严进行教育管理监督。 《通知》要求,教育部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领导小组、机关各司局按照职责分工协助做好贯彻落实工作;部属各高等学校党委、各直属单位党委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单位党委、党委书记、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要强化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政治担当,不断提高履职尽责本领,不折不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
0000-00-00 00:00教育部